傲世皇朝招商哲学入门好书推荐:《橘子不是橘色的》

作者: 万豪总代理 分类: 傲世皇朝app 发布时间: 2020-01-07 11:14
 
傲世皇朝招商 荒木飞吕彦残奥会海报、浦泽直树奥运会海报公布


哲学距离我们看起来非常遥远,因为我们除了在meme等元素里能接触到挂着“哲学”名号的猛男对决之外,就好像只是在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里能见到一点点致敬或者自我表达而已了。哲学这种看起来神圣又悬乎的学问,它的大众化教育其实也只是近百年来的事,在我们这些对它不甚了解的人看来,它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我们说不清楚的,但却又充满智慧和思辨。
 
橘子是观念的橘子,橘色不是橘子的橘性
看起来太难懂了?这正是我们总是觉得哲学尤其是西方的哲学难懂的原因:他们总是不“好好说话”。
 
“橘子不是橘色的”取自该书第九个问题,作者加里从我们熟悉的颜色认识入手,提出我们所说的颜色只是一个概念,对这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能有完全不同的认识。但这个还只是很初级的哲学思考,加里由此引出洛克(Locke)所认为的知觉运作方式。
 
知觉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因果链条:首先,被感知到的物体,傲世皇朝招商其粒子(物质微粒,当时流行所有物体都是由细小的微粒构成的,通过物体微粒间的力学互动,物体就可以相互影响)必然处于运动状态。然后,物体微粒与人体感觉器官中的粒子发生持续碰撞。最后,以大脑粒子的运动作为结束。
 
洛克认为这一过程产生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由此在脑内形成了观念。我们是通过观念而非直接的感知来认识世界万物的,所以我们认为的橘子只是观念里的橘子,换句话说,就是大脑内的关于橘子的一个模型或者符号。
 
橘子不是真的橘子的问题讲明白了,那橘色不算是橘子的一个特性又作何解释呢?
 
洛克把物体能作用于我们身体的这些粒子的力量称为属性,拿橘子来举例就是橘子有圆形、橘色,香甜等等属性,但是洛克在这里做了个区分,他把大小、形状和运动分成物体的第一类属性,并且冠名第一属性;把颜色、触觉和味道这些不同于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叫做第二属性。
 
洛克之所以把大小、形状、运动作为物体的第一属性,是因为物体本身就是有这些属性的,存在于时空之中的,作者加里在这里没有深入解释,但其实物体之所以一定具有时空的属性(存在于时空之中)是直到康德时代也在研究的大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物体不可能不存在就被人感觉到,而存在就一定有大小、形状和运动,这符合古典的雅典哲学也符合第一力学。
 
除开第一属性之外,剩下的属性们都是我们在观念上产生的知觉,从现实中如何能找到白色雪球的白色?那就跟要在一堆苹果、李子、梨之中找到一个叫水果的东西一样不可能。所以,在洛克看来这些属性(第二属性)不是物体它自身的属性。
 
物体能够被看到、尝到和闻到,最终要归因于构成物体的微粒和感官器官的互动,而构成物体的微粒取决于物体的第一属性。<2> p.53
大小、形状、运动让橘子成了橘子,而非是因为橘子本身有橘子的性质——橘性,才使橘子有了橘色或是酸甜的味道等等这些性质。洛克由此补充到,如果没有感觉这些知觉的器官,那么这些第二性质也会消失,最终回到第一属性里。
 
想到这里,有些精明又善于逻辑思维的读者应该想到了,既然洛克可以把物体反映给我们的这些知觉说成是由物体内部运动的粒子发出的“符号”,那我们也可以说物体本身就是符号而不需要通过粒子就能传递到我们的感觉器官上。
 
的确,这样的过程看上去更加简洁和便于理解了,但是如果真照着这样继续推导就会发现得出的结论已经和洛克的思想有本质的区别了。为什么呢?
 
二十世纪的马赫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理论,马赫在其1883年发表的《力学发展的历史评述》中提出: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世界的真正要素不是物(物体),而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东西)”。
 
在马赫看来,物体是第二性的,感觉是第一性的(即最本源的)。他与洛克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洛克的属性虽然也是符号,但它是物质微粒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之中产生了观念。马赫把这个过程颠倒过来——事实上是把物体和感觉的本源性颠倒了——认为物体也只是感觉的复合。关于马赫和洛克的思想上的本质区别,在下文中的贝克莱思想中会有更多的描述。
 
当然,产生这样的疑问需要一定的哲学学科基础,这也是这本书绝不仅仅适合初学者的明证。加里在介绍完洛克的思想之后又加上了两个指引的角标:15.心外无物;28.缸中之脑,这也是这本书必须要讲讲的用心之处之一:相关内容的跳阅指示。鉴于缸中之脑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meme,接下来就选“心外无物”来讲讲加里安排的用心和该怎么把有关联的两者联系起来。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的确是洛克思想上的“敌人”,因为他的思想和上述简单介绍的马赫相似,他认为所谓的物质实体不过是观念的集合,不可能独立于心智而存在。
 
不过,我们也只能在简单的层面上认为贝克莱的观念和马赫的感觉是相似的,实际上,哲学的概念虽然有继承性,但在每一位单独的哲学家那里也都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贝克莱的观念是由上帝(最高的实体,此处的实体并不一定是物质的,好比意志力存在却没有形状、大小等等性质)所激发,由我们的心灵所接收的东西,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我们观察世界所得到的感官感觉之所以不被我们认为是假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他人的感觉和我们是一致的(哪怕每一个个体的感觉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一来,只要有一个可以保证能给每个人提供同样感觉的东西存在,那么这样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本身也没什么两样了。能做到这件事情的,非神莫属,而贝克莱的神就是上帝。
 
山川草木、物体的运动和我们看到的运动轨迹,甚至是我们的肉体和器官都被贝克莱认为是上帝塞给我们的观念,由此甚至没有被任何人感知的物体本身也因为神的万能而被神感知到了,以至于这样的世界和洛克认为由物质微粒构成的世界没什么两样。
 
确实,贝克莱也说在他的世界里,唯一缺少的就是物质,而物质是多余的概念,按照奥卡姆的剃刀理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没有物质的世界反而更简洁了,马赫在某种程度上也做了这一步。
 
物质这一概念,我们既看不见又测不到,只是在理念之中,傲世皇朝代理在概念之中把它当作了普遍存在的物体的代称。不依靠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为人所意识和反应的东西怎么就不能是上帝或是祂的意志之类的东西呢?在这种意义上,上帝本身也是一种概念,更何况,上帝本身按照教经所载是一个犹太男人,还能施展各种神迹,更容易被人想象和相信(一个虚幻的概念和一个活生生的人之间哪个更让人觉得亲近?),这也是宗教国家的特点之一。
 
贝克莱进一步说,以卵石为例,抛开它的形状、大小、色彩、触感等等,所剩下的东西根本不能被人所想象,我们连纯粹的“无”都无法想象,如何想象一个在一般空间里没有任何属性的东西。
 
何况,洛克的物质实体本身也是上帝的造物,去除中间环节和关于“物质”的空想,何不如干脆承认是上帝把物质直接植入了我们的心灵之中的。加里在这里贴心的加了我们现代人绝不会认同以上帝为前提的推论的提示,但是这样的思想困境却困住了过去时代的人。
 
但是,我们现在能靠科学或者别的什么思想来彻底击败贝克莱吗?
马克思主义对于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和发展是把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建构核心的体系辅以费尔巴哈以人为核心的唯物观点所成的,他做的简单来说就是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重视人的体力劳动,把以理念(绝对精神)为根本的体系颠倒成以物质(我们仍然只是假设而已)为根本的体系。
 
夸克、光子、中微子就是所谓的物质吗?并不是,就算我们如何在粒子上叠加各种期待,得到的也不过是显形的物体而已,这连洛克的物质微粒都算不上。
 
加里把这一节的内容和洛克的“橘子”联系起来,傲世皇朝app正好用简单的指示记号表示了这两者深刻的联系和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过时的旧思想,而是常思常新的真哲学。哲学的初学者们可以在其中了解巨匠思想之间的差异和争锋,有一点基础的人则可以看出来一些更新,更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这本书的奇妙魔力。
 
能遇到这样的一本书是所有哲学的兴趣者的福音,不过“心外无物”正本清源地讲是王守仁的思想,但这样的引用确实是个信雅达的译名。
 
最后说说“缸中之脑”,这一思想实验仍然是感觉和观念争论的延续,如果有一个可以模拟一切感官的容器,那大脑也不会察觉出它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异样,进一步地想想,也许我们的世界远比贝克莱所想象的更加疯狂一点呢?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